企业介绍

主营业务 百科荣誉 社庆专栏 组织结构

张磐改.jpg

image.png


导言:值此举国上下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同步迎来四十华诞,双喜临门,这是令全体百科人倍感兴奋和骄傲的大事。拓荒、开放、繁衍、创新,在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大潮中,百科社也经历了一次次的蜕变与超越。“百科精神”必将激励一代代百科人为百科事业不懈耕耘,努力前行,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续写辉煌!


要闻动态

l  黄坤明出席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40周年暨中国百科出版事业发展座谈会
l  黄坤明:着力打造有中国特色、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知识宝库
l  为一套书而成立 与改革开放同行: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
l  自觉担当职责使命 打造权威知识宝库——写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四十周年之际
l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建社40年”纪念活动在京举办厉以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1978—2018》新书出版
l  百科发展国际论坛在京举行
l  2018BIBF:百科盛宴,精彩回顾
                                                                                                                       更多


领导关怀 

image.png

1985年9月10日,邓小平接受姜椿芳总编辑代表我社赠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

image.png

1993年10月8日,江泽民、李鹏等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编撰出版人员。

image.png

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向耶鲁大学赠送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在内的中国书籍。

image.png

2010年6月22日,习近平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赠送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在内的中国书籍。

 

image.png

邓小平1988年3月22日为我社题写的社名

image.png

江泽民1993年7月5日的题词

image.png

陈云1988年4月的题词

image.png

李先念1988年4月的题词

image.png

李鹏1993年7月的题词

 

image.pngimage.png

胡耀邦1983年5月的题词


四十年历程


 百科社址变迁

 

image.png

1978年7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筹备组在北京北总布胡同的版本图书馆开始办公。

image.png

  1979年1月,我社管理部门迁入北京史家胡同17号办公。

image.png

1980~1987年,我社在北京安定门外外馆东街甲1号办公。

image.png

  位于安徽黄山脚下的海峰印刷厂旧址。《中国大百科全书》   的最初几卷就是在这里印刷的。

image.png

上海分社的办公大楼和学科楼

image.png

 位于上海安亭的百科排版印刷厂

image.png

1987年11月,我社迁入位于北京阜成门北大街17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大楼办公。

image.png

  2015年,“百科编辑能力建设”项目竣工,编辑大楼旧貌换   新颜。


发展历程


拓荒——铸就中华文化丰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业尚未在中国拉开大幕之时,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项高瞻远瞩的决策: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知识界、学术界全部动员起来。为了中国的百科全书事业,2万多名权威学者参与撰稿,动员范围之广,罗致人才之众,史无前例。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备尝,经过15年的辛勤创业,于1993年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学科卷全部出齐。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出版结束了中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从文化学术上铸造了国家形象。《中国大百科全书》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丰碑”,作为20世纪中国最辉煌的文化工程而被载入史册。

image.png
1978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以胡乔木为主任的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编辑工作拉开了序幕。
图为总编委会副主任和我社领导在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有关工作。


开放——文化交流与合作

开放,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40年发展的主旋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重视知识和中外文化交流。他赞同并支持中美合作编译出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赞扬说“这是个好事情”,并就双方合作出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发表意见,做出指示。1986年,《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出版;1999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出版。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在文化方面的重大实践,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生动事例,也是中美两国传播知识、交流文化的重要桥梁。

40年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英国DK公司等国际知名百科出版机构建立了高度互信的合作关系,版权输出业绩显著,仅百科全书类产品输出就已超过300种。从40年前引进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到40年后“中国百科”走进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乃至全世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自身实力实现了文化成果的惊艳轮回。

image.png
邓小平先后三次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负责人。图为1985年9月10日邓小平接见应我社邀请来访的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兼副总裁吉布尼一行。

繁衍——建造巍峨的百科书城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出齐后,我社继而开始了大型统编综合性百科全书编纂的首次尝试,造就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这一优秀成果。此后,百科全书“家族”一直在繁衍、蔓生。

在40年的时间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逐步营造起规模宏大的百科全书书城,在主体“建筑”《中国大百科全书》之外,还有各种地区百科全书、专业百科全书和百科术语数据库等,它们共同装点着万紫千红的百科园地。

image.png
1997年1月6 日,李铁映、雷洁琼、王光英、朱光亚、钱伟长等领导人亲切接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的部分编辑出版人员。


创新——面向21世纪,与世界接轨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出版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剧变,各领域的知识大幅度更新。因此,《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修订重编迫在眉睫。

1995年,国务院批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纂立项,并将其列入“九五”“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编纂列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

1995年至2009年,在总编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2万多名学者通力合作,遵照温家宝总理“精心组织,精心选材,精心撰写,精心编辑,精心出版”的重要指示,胜利完成了这一国家重大出版任务。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第一版的修订重编版,是面向21世纪、反映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其编纂、出版完全符合国际惯例,从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了一大创新。

image.png
2003年4月18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总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拓展——锐意改革创新,开拓市场品牌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就把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作为自己的文化职责和使命。40年来,百科人同舟共济,砥砺前行,不仅用工匠精神与奉献精神铸就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这一中华文化丰碑,同时不忘初心,积极服务大众,融合百科资源,开创了原创儿童百科、DK百科、社科学术、学生工具书等优势和特色产品线,打磨出一系列市场标杆品牌,以精良的品质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百科社也由此形成了“两翼齐飞”“百花齐放”的出版风貌。同时我社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文化科技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自主创新的“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评选”“百科百家大讲堂”“百科科普研学”等品牌活动,正催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为知识的摇篮和新的文化地标。

image.png
 2018年8月22日,我社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研发的智能百科机器人正式发布,名为“司南君”。
它存储了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权威内容数据资源。百科机器人的问世,是我社将百科资源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以多元立体方式对百科发展之路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

 

飞跃——新时代、新百科、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也踏上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征程。

20111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批准同意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编纂发布和出版网络版、纸质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百科全书,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空间,进行知识生产、分发和传播的国家大型公共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新形势下构建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提升国家整体文化形象、反映当代科学知识水平的重大基础性出版工程。

除了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我社还承担了中国社会科学词条库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创建中国社会科学词条库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一项统一知识标准、凝聚专家力量、增进共同认识、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基础性文化工作。

百科人正全力推进这两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以最高水平最高标准打造国家级知识体系,树立体现最高出版水平的时代标杆,助力中国文化强国建设。

image.png
2016年11月23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出版学科工作会议在国二招宾馆召开。出版学科主编许嘉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总主编杨牧之、社长刘国辉同与会专家合影。


 《中国大百科全书》历任总编辑、总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历任社领导

社领导.jpg


我们的部分作者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撰是对我国学术界的大检阅,参加编写工作的专家学者有数万人。中国科学院与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大多参加了编撰工作。

 

 01.jpg

         艾中信

2.png

巴金

3.png

贝时璋

4.png

曾呈奎

5.png

陈翰伯

6.png

陈翰笙

7.png

陈永龄

8.png

丁光训

9.png

段学复

10.png

费孝通

11.png

侯祥麟

12.png

胡乔木

13.png

华罗庚

14.png

姜椿芳

15.png

刘瑞龙

16.png

卢嘉锡

17.png

马大猷

18.png

茅以升

19.png

梅益

20.png

裴丽生

22.png

启功

21.png

钱令希

23.png

钱学森

24.png

饶宗颐

25.png

任美锷

26.png

任新民

27.png

荣高棠

28.png

沈鸿

29.png

沈元

30.png

宋时轮

31.png

苏步青

32.png

唐振绪

33.png

王朝闻

34.png

吴阶平

35.png

武衡

36.png

夏征农

37.png

萧克

38.png

严济慈

39.png

杨宪益

40.png

叶笃正

41.png

于光远

42.png

张岱年

43.png

张庚

44.png

张友渔

45.png

张震

46.png

周光召

47.png

周培源

48.png

周扬

49.png

周有光

王绶馆.jpg

   王绶琯

 

社庆专题图书

两本 - 副本.png

 

百科大事记(上)

百科大事记(下)

 

&n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