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知识出版社和江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红土地上的革命与人性之歌:《亲娘》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以下是研讨会精彩发言选摘。
致辞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
《亲娘》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标杆意义和价值。这不仅体现了出版同仁胸怀文化大局、把握文化时势的担当意识,更体现出在谋划推动具体出版工作中打造主题出版品牌的引领意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国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4周年的日子里,推出这部党、军队、人民三位一体主题的作品,我们觉得具有特别的意义。作品以凄美的故事、动人的情感、细致的景物和民俗描写,充分诠释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伟大论断。
江西上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晓胜
《亲娘》承载着超越文字本身的强大力量,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读《亲娘》,大家收获的不仅是感动、震撼,也从中汲取营养、感受力量。可以说,《亲娘》是一部红色薪火相传,革命血脉永续的精品力作。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编辑游道勤
《亲娘》是孟宪明在同等规模的小说中写作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他查阅大量的资料,将江西上饶地方的风俗、语言特色等真实还原,并在其中融入了最真挚的情感,用儿童文学特有的艺术表现和鲜活的细节,从儿童的视角讲述了红色革命背景下这对特殊关系的母子生离死别的故事。
专家研讨
著名作家、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前副主席海飞
孟宪明是著名的作家、编剧、民俗学家,著有10多部长篇小说,30多部影视剧本,3部民俗学专著,作品数十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我是先阅读了孟宪明的两部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儿童文学作品《念书的孩子》、《花儿与歌声》后认识孟宪明的。孟宪明也是成人作家介入儿童文学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写一部成一部,非常值得肯定。从儿童文学与童书出版的角度分析,我觉得有四个突出的特点。第一,这是一部富有鲜艳的红色儿童文学之美的儿童文学作品。第二,是一部罕见的描写新四军时期的儿童文学优秀作品。第三,是一部感天动地的亲情、真情、大爱的儿童文学优秀作品。第四,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儿童文学出版作品。
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马光复
我拜读了著名作家孟宪明老师的新作《亲娘》之后,就被书中的“母子情”“父女情”“军民鱼水情”的“情”深深地感动了,时不时地会热泪盈眶。一个看似并不复杂的故事,作家把事件讲述得极其生动,极其感人。“为人民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红色基因的传承,在小说《亲娘》中,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艺术人物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本书作者也是一位著名的民俗学家,在作品里,作者大量采用了民谣民歌,民间传说和民间谜语,使得小说更加接近底层,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更加多姿多彩。作家的书写语言,也极有特点,大量的比喻与夸张描写,带给我们一种独具作家风格的语言的美感。最后,就是图书的插图,非常棒,是一流的佳作,给图书增色不少。
编剧、资深编辑肖桂林
宪明的这部作品重在塑造人物,核心人物奶奶的典型艺术形象鲜明、丰满,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细节的渲染与使用上,作者手法娴熟, 无论近铺垫还是远铺垫,又有倒叙、复述的补充,层层叠叠,不露声色,就把一个个高潮推到了极致。《亲娘》犹如一幅肆意泼洒的水墨画,浓淡相宜,既有芦苇荡周边水乡人的平实、细腻、生活的写实,又惜墨如金,蜻蜓点水,越过许多战争的大事件,倒显得此处无声胜有声,韵味十足。《亲娘》的画面感很强,我认为这部作品适合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可能因为作者做影视编剧已久,运用镜头语言的经验丰富、老到,自然而然就使这部作品具有了十足的镜头感,给改编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我相信它能成为一部受市场欢迎、影迷拥趸的好电影。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
我读了《亲娘》之后,超出了我的期望值,非常震撼、非常感动,好几次潸然泪下。能够让人流泪的作品真的是太少了。能够让人流泪说明直抵人心、打动人心。《亲娘》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让人牵肠挂肚。它的场景也并不宏阔,却让人过目难忘。它的事件奇绝,但让人感慨感动。宪明在整个叙述叙事过程中特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拖沓。看起来描写的是母子之情,没有血缘胜似血缘的母子之情,但在对这一对母子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宏阔的时代,是革命的年代、火红的年代。颂歌不仅是母子的颂歌,人性的颂歌,也是革命的颂歌,是整个时代的颂歌。这就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了高度,使这部作品更具文学的核变能力,带来文学和时代的普遍意义,可以留存下来。它记录的是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精神长久地永远地鼓舞人心,甚至塑造人心。这就赋予这部作品更高的意义、更高的层次。这是读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感动和审美的美感。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
《亲娘》的选材十分独特,选择了皖南事变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我还很赞赏《亲娘》里的这种多视角转换的写作方式,在写作过程中,悬念的设置、技巧和表达都处理得非常独特、巧妙,引人入胜。不但作品的视角转换非常好,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的真挚程度也令人称奇。《亲娘》这本书塑造的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它跟《红嫂》的意义是一样的。但“亲娘”这个人物更真实,更接地气,因为她完全是一位平凡的母亲。这个形象刻画得非常好,跟其他红色题材的作品不一样。《亲娘》的其他人物形象塑造得也很丰满,有各种情感,又很立体,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本书里交织的各种情感非常丰富。因此,我觉得这部作品是非常厚重的。
儿童文学作家翌平
孟老师的作品是通过母子情深的命运沧桑来写战争,这会带来非常丰富的技术上和内容上的启发。他是非常精巧地用母寻儿、儿找母的一条红线,串起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各阶段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孟老师非常坚决地,也非常明显地把现实主义描述出来,比如两个人物,一个蔡四启,一个江永年,从儿童文学角度来说是很难写的。孟老师可以说驾轻就熟、举重若轻地写出来了。我认为,孟老师这部作品以独特的战争视角讲述了情深义重的亲情伦理故事,通过生动的文学叙事呈现了现实主义的人文景观,是一部难得的红色儿童文学力作。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何弘
宪明所有的写作,特别是面向儿童的写作,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用化繁为简的方式简化故事的主干,使用大量生活细节进行填充。宪明研究民俗民间文化,把富有生活质感的东西填充在作品里面,使生活质感凸显出来。如何对故事保持足够好的讲述,同时保持文学的品位、文学的品格,宪明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亲娘》有大量的生活细节描写,有质感,文学的品位就体现出来了。宪明没有正面去写中国的历史进程,但是在视角转换中我们看到了新四军、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很简约地把这样一段历史表达出来。对儿童读者来讲,在阅读中就能直观地感受到中国这样一个历史的进程,以及它对我们今天产生的影响。他在视角转换中很好地完成了对于历史进程的呈现,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
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华读书报》编委陈香
《亲娘》不是一部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品,因为其中剥离了儿童视角;但是,这肯定又是适宜于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因为其中的特质。更由于其儿童视角的剥离,全知视角的介入,从一段感人的贯穿半世纪的母子情缘,从个人化的历史叙事,从另一角度重新书写了已被植入民族集体记忆的革命历史题材,增加了其历史的厚度、人文厚度和丰盈的生活情状。《亲娘》选取了一个小切口的叙事,将视角从战场上转出,以战争背景下的个人化叙事重写战争题材,对普通大众在战争中遭遇的不幸和苦难,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通过对叙事视角的精心选择,该著在淡化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之时,也避免了集体记忆裹挟下对个体记忆和情感的遮蔽,丰富着我们关于战争历史与苦难的记忆。同时,该著也回到战争环境下老百姓更为普遍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呈现出战争环境下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图景。
《亲娘》讲述了红色革命背景下一对特殊关系的母子生离死别的故事。既有儿童文学的灵动性,又有红色革命的厚重感。作者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之际,回顾历史,以一个战火中母子亲情的故事,串起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程,从上饶集中营开篇,写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通过主人公冬生的讲述,将革命历程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战火让素不相识的人成为母子,成为父女,彼此温暖。又让他们生离死别,遗憾终生。动人的情感弥漫全书,如江边芦苇延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