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程忆涵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自“李约瑟难题”被提出以来,它就始终困扰着中国学术界乃至大众。《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试图以客观还原中国古代科技历史的方式,从农、医、天、算、舆地、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领域,纺织、陶瓷、冶金、建筑、水利等传统工艺与工程技术领域,以及包含四大发明、西学东渐、东学西渐的科学文化交流领域三个角度,展现自远古社会起至20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脉络,拨开观点的迷雾,揭示“李约瑟之问”的本质与源头。

尽管“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仍然充满争议,但目前科技史界更倾向于认为,“科学”所反映的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复杂的知识观念体系,其中既包括科学技术本身,又包括科学革命、科学文化、科学制度与科学传播等。因此,狭义来说,“科学”是自近代起才在西方逐渐形成的概念系统,其本身是价值中立的。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与科学技术交织融合,才让它附上了价值的色彩。

image.png

但如果将科技视作人与自然的复杂互动,它便拥有另一番面貌。《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选择这一角度,展现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物质、文化和谐而富有层次的共鸣。然而,中国人普遍接触近现代科学,是在西方列强用炮火强行打开国门之后。自此,中外文化密切交流的历史绵延百余年,构成新的现代文化启蒙。因此,中国古代与近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截然不同的。正如某些学者近年来所呼吁的,“科学史应当是文明史”,这一点过去常常为我们所忽视。中国科学史事实上是两段式的,并非一以贯之。而这其中科技、政治、文化、经济交织,构成一部复杂的文明史。仅仅从“科技=器物”的层面去审视,是远远不够的。本书用多样化的历史人文视角解读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展现中国灿烂悠久的文明,以及古代中国人如何与自然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也对中西科学文化交流,以及科学文化成为当代主流文化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两条线索合一,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回应了“李约瑟之问”:中国是中国,西方是西方,每一种文明的智慧都是独特的,在历史长河中,文明之间固然有此消彼长,但是,每个民族的文明史都代表着其精神的家园。

而放眼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纳百川,融人所长化为己用,在融合中寻求超越性的发展,这需要我们对历史有着清醒的认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n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