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椿芳

 

中国翻译家、编辑出版家、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首倡者。别名椒山,笔名林陵、什之、厚非、江水、绿波、贺青、叔懋侯飞等。生于江苏常州,卒于北京。出身贫苦店员家庭。少时即受到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1928年小学毕业后随家迁居哈尔滨。中学时向一俄国侨民学习俄文。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加入共青团,翌年转为中共党员,开始投身新闻出版、戏剧、戏曲、翻译等文化工作。主编《满洲青年》(后改为《东北青年报》)。1936年8月到上海,在亚洲影片公司做苏联影片的发行宣传工作,并发起成立中苏电影工作者协会。1941年创办《时代》中文周刊,任主编。抗日战争胜利后,创办《时代日报》,任总编辑和时代出版社社长。1949年后,任上海军管会文管会剧艺室主任、市文化局对外文化联络处处长,创办上海俄文学校(后改为上海外国语学院),任校长兼党委书记。1952年调北京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斯大林著作翻译室主任,1953年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参与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三部著作的组织领导和审校工作。自60年代起领导《毛泽东选集》和中央文献的外文翻译工作。1975年酝酿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创意,1978年5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负责筹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1月出版社正式成立,首任总编辑,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改任顾问。他把晚年的全部精力献给了中国的百科全书事业。姜椿芳曾任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常委,文化组副组长、组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等。姜椿芳博学多识,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被誉为“文化灵苗播种人”。主要译作有《列宁在十月》(A.卡普勒)、《鲍里斯·戈都诺夫》(A.S.普希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A.N.奥斯特洛夫斯基)、《小市民》(M.高尔基)、《俄罗斯问题》(K.M.西蒙诺夫)、《演员自我修养》(K.S.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苏联文艺作品,著有《怀念集》等。

&n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