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

 

中国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革命文艺运动和文艺事业的领导人之一。原名周起应。湖南益阳人,卒于北京。中学时代,即受到“五四”时代精神的影响。在大学时期,即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发表过介绍外国进步文学的文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上海大夏大学英语系毕业后曾留学日本。1930年回国后,先是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后转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重新入党,担任过中共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书记兼文化总同盟书记、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主编等职。这一时期的周扬,撰写《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及多篇介绍V.G.别林斯基N.G.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名论著和论述典型、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的文章,编了《高尔基创作四十年纪念论文集》,翻译L.N.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上部)及苏联、美国的一些进步作品。他的这些工作,对于纠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简单化谬误,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推动革命文学运动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周扬作为国统区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保存和发展了文艺的革命力量。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根据新的形势,他与其他革命同志一起提出“国防文学”(见“两个口号”的论争)的口号,并先后发表《关于国防文学》《现阶段的文学》等文章,阐述关于“国防文学”的主张,为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重要贡献。

1937年底,周扬离开上海赴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文艺界抗敌协会主任、鲁迅文学艺术院院长、中央文委委员、延安大学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担任过华北联合大学副校长、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长、华北局宣传部长等职务。在延安期间,他撰写了《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精神界之战士》等文章,深入分析鲁迅的思想发展,高度评价鲁迅的文学观。他翻译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译名《生活与美学》)一书,并写了介绍作者的序言,是中国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第一人。1942年,他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后积极贯彻执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显著的贡献。他主编《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系统地集录了K.马克思F.恩格斯V.I.列宁J.斯大林毛泽东G.V.普列汉诺夫M.高尔基鲁迅等关于一些重要文艺问题的论述,并在长篇前言中比较全面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他校订了后来集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一书的全部译文。此外,他的《论赵树理的创作》一文,最先推荐和高度评价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赵树理的创作。整风运动之后,为纠正他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领导时“关门提高”的偏差,曾亲自领导师生开展新秧歌创作演出,推动延安的新秧歌运动。1949年7月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前夕,他主持大型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的编选工作,汇集出版解放区的创作成果,同郭沫若茅盾等共同负责筹备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他在会上作的题为《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从“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历史进程说明解放区文艺的成就和意义,并从理论上对其历史经验作出基本总结;不但将这种新的人民文艺介绍给全国乃至世界的读者,同时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扬历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他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他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作为党在文化方面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积极宣传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倡导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文艺实践,发表了许多带有指导性或总结性的文章。从1961年开始,他直接组织领导编写出版了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200余种),这是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第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他的这些努力与探索,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起到重大作用。

由于历史条件与主观认识的制约,在文艺活动及理论探索中,周扬也有过某些偏颇与失误。左联时期,他曾片面地强调文学艺术的政治宣传功能,并将文学批评的职责简单地归结为文艺战线上的“阶级斗争”;在论述典型问题时,他曾将典型理解为是社会动向的历史趋势,认为典型就是反映革命胜利的本质,表现出“左”倾机械论的倾向。1949年后,他进一步强调文艺创作要直接为政策服务等观点,对于文艺创作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产生了一些危害。在反右派斗争及历次文艺思想斗争和文艺运动中,他贯彻执行的“左”的方针政策,伤害过许多作家。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扬惨遭迫害,被关进监狱达8年之久。1978年恢复工作后,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委,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中宣部副部长、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在中共第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7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时,他发表长篇论文《三个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出“科学无禁区”,强调一切理论学说,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要不断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丰富和发展。同年底,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在报告中,周扬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过去,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并主动为自己过去工作中的错误承担责任,向所有受过伤害的作家们公开赔礼道歉。1983年,周扬组织撰写《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一文,高度肯定马克思提出的“异化”理论,大胆地肯定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思潮的历史进步作用,甚至宣称“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现实的人道主义”。这篇文章,对于促进当时的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大革命”后文学艺术的繁荣,产生了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其理论著述,已被编为5卷本《周扬文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另有《周扬序跋集》《周扬近作》文集出版。

&nbps;